母乳喂养性黄疸:原因、症状和应对措施29


母乳喂养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、通常无害的情况,发生在一些母乳喂养的婴儿身上。它是由母乳中的一种物质引起的,这种物质阻止婴儿的肝脏有效地分解胆红素,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。

原因

引起母乳喂养性黄疸的物质是β-葡糖苷酶,它存在于母乳中。这种酶会干扰婴儿肝脏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的能力,从而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。此外,母乳喂养的间隔较长也会导致黄疸,因为当婴儿长时间不进食时,他们的肝脏会产生更多的胆红素。

症状

母乳喂养性黄疸的症状通常出现在婴儿出生后 2-4 天内。这些症状包括:* 皮肤和眼白发黄
* 尿液呈深色
* 大便苍白
* 嗜睡和进食不良

诊断

通常通过以下方法诊断母乳喂养性黄疸:* 体格检查
* 血液检查以测量胆红素水平
* 询问婴儿的喂养方式和黄疸发作时间

应对措施

大多数情况下,母乳喂养性黄疸不需要治疗。它通常会在婴儿出生后 2-12 周内消退,随着婴儿的肝脏发育和更有效地分解胆红素。

然而,如果婴儿的胆红素水平过高或出现其他症状,则可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:* 增加母乳喂养的频率:这有助于减少婴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。
* 补充配方奶:如果母乳喂养间隔较长,则可以补充配方奶以防止胆红素水平升高。
* 光疗:这是一个将婴儿暴露在特殊蓝光下的过程,可以帮助分解胆红素。

如果婴儿出现以下症状,则需要立即就医:* 黄疸严重或持续时间长
* 婴儿嗜睡或进食不良
* 尿液呈深色
* 大便苍白

预防

虽然不能完全预防母乳喂养性黄疸,但以下措施可以降低婴儿患该疾病的风险:* 按需母乳喂养:这有助于防止婴儿长时间不进食。
* 避免补充配方奶或水:这对母乳喂养的婴儿是不必要的,并且可能会增加胆红素水平。
* 确保婴儿获得充足的液体: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充水,但如果天热或婴儿出汗过多,可以提供额外的母乳或配方奶。

结论

母乳喂养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、通常无害的情况。大多数情况下,它不需要治疗,并且会在几个月内消退。然而,如果婴儿的胆红素水平过高或出现其他症状,则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。通过增加母乳喂养的频率、避免补充配方奶和确保婴儿获得充足的液体,可以降低婴儿患母乳喂养性黄疸的风险。

2024-12-24


上一篇:母乳喂养的妈妈,黄豆能不能吃?

下一篇:母乳喂养:妈妈轻松之路?